首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第3章 封建时代的过渡夏

字体:16+-

第3章 封建时代的过渡——夏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一姓王朝,其始恰是五帝时代的结束,五帝的最后一位——大禹的儿子启,成为夏朝的始祖。在古史传说中,大禹作为城邦联盟的首领,既是有名的治水领袖,同时又曾主持讨伐过三苗,也就是说,大禹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开疆拓土两个方面都有杰出的作为,作为农业部落,这两方面都是绝对重要的,这些功绩,无疑为他的家族积累了其他核心贵族所无法比拟的治理经验和权威资源,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的儿子启才可以颠覆大禹指定的接班人益,开辟一个血缘家族的家天下传统。

传说中夏的始祖禹和他的父亲鲧,都是善于治水的人,鲧采用的方法是堵,而禹则是疏通,实际上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治水的两种基本方法。能够通过主持兴修水利设施,造福于部落和部落联盟的人,自然可以得到部落的拥戴,也自然拥有巨大的强制力。传说中的大禹,不仅大规模地疏通河道,而且具有通天的神通,这可能说明他同时具有军事贵族和宗教贵族双重的身份,因此奠定了一家王朝的基础。

一、国家形态

夏应该属于一邦占统治地位的城邦联盟,夏的统治者是各个方国的共主。这一点其实与所谓的五帝时代并无太大的不同,区别只在于五帝时代的首领是在各个强宗之间推举产生,而夏时则一姓独占。《史记》所载夏禹其后分封以国为姓的“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等,均属于服从夏后氏的诸侯或者方国,夏时是否已经实行了分封制,尚无确证,但依情势分析,夏与各方国间应该有某些约定。

二、王权

夏的最高统治者多被称为“后”,夏商两代,统治者王与后混称。一说是源于禅让,一说是源于母系社会。与夏相当的二里头文化,发现有庞大的宫殿基址(退一步说,如果二里头文化不是夏朝遗址的话,那也属于另一个巨大帝国)。据专家研究,宫殿占地近8万平方米,正殿廊柱有12根,为“四阿重屋”式的大殿,东西长约30.4米,南北宽约11.4米。还有若干偏殿和长长的廊庑,宽大的殿前广场,展示着夏后的威权。宫殿内有冶铜、制陶、制玉、酿酒等手工业作坊,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制品,一方面是供给王室消费的,但另一方面其中的青铜器、玉器、漆器等也被作为礼器,作为王权的象征和颁给诸侯的信物。这些信物,往往成为联系宗主和诸侯的纽带,这些礼器制作的水平,也可以说是王国强大与否的标志。远古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往往体2现在工艺制作上。工艺精良,往往足以产生令周围农业部落服从的政治威力,因为那时的人们往往会将之理解为一种来自超自然的力量。